校对:这些坑,你掉了吗?

同人本制作私人小教室:

这篇的起因,是私信收到了两个问题,答完了以后觉得还能再多念叨点,就借题发挥了^ ^




问题1:请问校对是否有义务提供免费试校?


试校这个环节,是为了让主催(或作者)相信校对的能力,所以并不是必需的,要是之前就清楚约到的校对靠谱(如口碑在外、亲友推荐),完全可以拿到稿子直接开工。


试校以后如果水平满意,达成合作,那么校对的这些内容就是整个单子的一部分,校对完成后一并算钱。


如果不继续合作,试校这部分的费用就没有一定之规,需要两边协商,能同意就好。






问题2:如何避免因文稿语句确实不通顺、但作者又认为在修改ta的行文习惯这种矛盾?


开始校对以前就尽量商量好,做到哪一档。


大致按修改多少可以分三档:


第一档是最基础的,病句、错别字、明显不合逻辑(这一档里的不管作者意见怎样都得改掉,不然连校对的最低标准都达不到);


第二档是在第一档的基础上,再注意前后统一、文句顺畅(指的是看着不得劲的“拗句”,不是真病句)、涉及的专业知识(历史、文化等,视题材而定);


第三档是在以上所有的基础上,再注意行文和剧情节奏、段落篇章划分,甚至词句推敲、场景渲染、人物塑造(这一档接近实体出版物的编辑标准,本子这边出现得比较少)。


作者坚持不改行文习惯的事儿确实出现过,本子和实体出版不一样,校对的权限明显低于编辑,所以以作者意见为准。但要是本子出来后有读者捉虫,校对就不背这锅了。


哪怕觉得自己改得有理有据,和作者沟通时也要注意方式和态度,这种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,小事化大搞出不愉快就TAT了。




往下是想到的校对中可能碰到的一些“坑”,和绕开的方法,也算是对问题2的补充。


提到的所有例子都只是为了说明问题,对事不对人,更没有嘲笑的意思,如有中枪先道个歉,别生气别生气……




坑1:字词顺序错乱


汉语的一大神奇之处就是,匆匆扫过去的话,就算字词顺序给打乱了,也不影响理解。但在校对的时候,任何bug都得逮出来,所以像看文解闷一样做校对,或者边排版边校对,都是不靠谱的。


有些成语好像错成习惯了,重点注意(括号里才是对的)——


枚不胜举(不胜枚举)、草灰蛇线(草蛇灰线)、电光火石(电光石火)、不可置否(不置可否),等等。




坑2:繁体中文(港台等)转简体


一方面要注意,有没有繁简一键转换时漏网的,这个相对简单。


另一方面,港台的习惯性表达可能和大陆有出入(如U盘和随身碟、单反相机和单眼相机、自行车和脚踏车、屏幕和萤幕、网吧和网咖、激光和镭射、纪律委员和风纪股长、高考和联考、扩音器和大声公),还会出现一些大陆不常见的口头语,这种校对之前就最好和主催(或作者)说明情况,问用不用改掉。




坑3:各种专业知识


古风和西幻文是文史知识bug的重灾区,大多和官制、制度有关,这种对校对的知识储备要求就比较高,能抓到最好,实在看不出来也不强求。


举点之前碰到的例子,唐代“天宝十年”应该是“十载”,自天宝三年起改年为载,十多年后才改回去;“奈何桥”是常见错别字,应该写作“奈河桥”;“虞候”、“武候卫”当职务讲都应该写作“候”,不是给他们封侯;宋词不能出现在唐背景的文里,这点容易发现,但中晚唐的诗也不能出现在盛唐背景的文里,这点漏掉的相对就多了。




坑4:前后统一


这个坑有两层,第一层是吃设定或专有名词前后不一致,这个属于低级问题,必须解决。但涉及设定的最好别直接改,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,推荐用批注功能标出来,由作者消灭。


第二层是一些“不算错但不改得犯强迫症”的小问题,像章节中出现连用*或#当分隔符的情况,数量最好一致,别前面六个后面四个,扎眼;整篇文里的英文词语(BOSS、APP、wifi等),同一词大小写要保持一致,别忽大忽小;专有名词、拟声词加不加引号都可以,但是要加都加要不加都不加;表时间的数字(21世纪之类)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,也要全文统一。




坑5:和排版的协作


建议在校对的时候用word自带的修订+批注功能,拿不准的标红,而不是在文中用(?)之类符号体现,后一种在改稿或排版时容易略过去,一旦乱入正文印出来就真的惨案了。


ID加脚注的话需要一条条手动操作,所以看到注释就尽量醒目地标一下,防止排版出现遗漏。


段首是缩进两格不是两下空格也不是缩进一格或三格、多余的空行最好消灭、章节号用阿拉伯数字还是用汉字要统一,这种对校对来说不算多麻烦,却能明显降低排版的工作量,帮人就是帮己。




多人校一本或多人校同系列多本的情况,必须有个居中统筹的,最好能在开工前就把需要统一的内容、修改的幅度说明白,防止标准有宽有严或出现无用功。




如果可能的话,不是终校的校对最好把后一校的稿子拿来看看,自己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,以后正好避免。校对是个很难完美只能无限趋近的活儿,共勉共勉~




by 行风








评论
热度 ( 655 )
  1.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浮光 | Powered by LOFTER